英雄消失在岁月的尽头。
而我们身负沉疴重荷,虽历尽艰难跋涉仍不能抵达,是我们悲哀,还是人与自然的历史宿命?一滴水从源头一直流入大海,还是那一滴水,那就是一种抵达。有些时间,有些地方,即使近在咫尺,即使穷尽跋涉,也不一定能够抵达,此岸与彼岸既是咫尺也是天涯。
我们穷尽一生的跋涉到底有何意义,如果早知是落空,你还会费尽一生心力去做看似无用的事吗?我们愿意去努力,因为我们心中还有期待。而努力的尽头是什么?有可能是永无尽头。生命是一条九曲回肠的迷宫,不仅需要坚忍,也需要运气。总说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神智总会变得特别清明,也许只是在那一瞬间读懂了自己垂垂欲老的心灵,参透了心中的“观世音普门品”,也就在那一瞬,面对周围不变的事物和不变的他人,凭空生出了“身在天山,心老沧州”的无力感。
有些事因我们的需要而重要,才变得有需要被实现的意义。佛家所云普度众生,是否意味着看淡了世间一切的事物,人也变得不再有需要,不再有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事了呢?我未参过佛经,不懂这些似是而非的佛理。我只知道,我还有需要,我还有想要去珍惜的东西。面对无限而产生的恐惧,皆因人还有欲有求。既然人因欲望而产生了恐惧,那我们能选择放弃欲望吗?不能,人总该有所追求。人之欲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人的伟大,人对彼岸仍存一种抵达的欲望,人对咫尺仍存一种跨越的欲望,人对天涯仍存有征服的欲望。
因此,我们选择抵达,选择跨越,选择征服,生命才有了灵动,不再是一潭死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纯则无欲,无欲无求的生命就没有了生活的动力。我不愿苦苦度日,我宁愿活得艰辛,也不愿活得平庸得像一潭死水。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皆因万物都有存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