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员工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员工天地

小笼包说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我很喜欢的记录片,天津煎饼果子,兰州牛肉面,重庆小面,乃至广州的百样早茶,只是短短50分的时长无法把各地美食道个明白,可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最涵养人的还是当地的食物,还是乡邻间的味道。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杭州人而言自然也离不开杭州小笼包。旅居外省的第一天,各色小吃拨动我的心弦,让人眼花缭乱,浅尝辄止后,我念起离家不远的小吃店,开始对小笼包的怀想。

北宋王朝灭国后,宋室南渡完成了文明的转移。赵构在临安确立政权,连带着将当时北方大量人口吸引到杭州,这其中包括了农民、工商业者、文人、官员将军等。北方的农民把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杭州,借用杭州优秀的水田水网,开垦大量农田,使百姓的生活有了巨大改善。农村生产发展则带动了手工业发展,形成纺织业、造纸业、陶瓷业等支柱产业,今天的南宋官窑就是流传下来的古人的智慧结晶。

北人南渡这段历史揭开了南盛北衰的幕布,王朝的偏安一隅对比“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词,总让人哀叹。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们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见证了人的聚散,饮食也随着人口流动发生了改变。

杭州小笼包就起源于北宋开封灌汤包,随着宋人举国迁徙在江浙一代发扬光大。小笼包是不同地区的人们饮食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更是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产物,杭州曾经是吴越文化繁盛之地,即使在今天的长三角地区,吴文化和越文化的印记仍然烙印在百姓生活的角角落落,即使是小笼包也分成了吴派小笼包和越派小笼包。

    吴语软侬,温柔如水,就连吴派小笼包也是如此。吴派小笼包用不发酵的死面做皮,把面皮擀薄,达到晶莹剔透后再放馅料,在品质把控上面,坚持皮薄如凝脂;鲜汁如琼浆;馅料若蟹膏,而不同店家对自家小笼包褶子数量也有要求,或十四或十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吴派小笼包精致优雅,回味悠长,就像玉石研磨后才得的成品。

    如果说吴派小笼包是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那么越派小笼包则是个十足的糙汉子。钱塘江一江隔开两岸,江南部地区人沾染江湖习气,更为市井化,做出来的小笼包显得简单朴实。越派小笼包制作简单,采用发面做皮,不讲究皮薄,也不讲究褶子数,只求肉馅饱满,蒸熟后,一口咬下去油汪汪的一片,肉汁渗透进面皮,让人垂涎欲滴。越派小笼包考虑到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和口味,其馅料搭配也会有取舍,香菇青菜等蔬菜也会作为馅料使用,更加经济实惠。

    最受人欢迎的恐怕是虾肉小笼包。吃虾肉小笼包要讲究吃法,才能更落胃。一笼热气腾腾的小笼端上来,先轻咬一小口撕开天窗,让温度降下来,然后吮吸汤汁,醇厚的滋味在喉口间回转,回味悠长,齿间留香,再用小笼包做容器舀少许清醋,将其送入嘴中,虾肉弹牙,酸醋开胃,面皮劲道,鲜醇的味道怎能叫人不喜欢。

杭州遍布小笼包店,但杭州小笼的金字招牌,应当是新丰小吃的虾肉小笼。新丰的虾肉小笼三次登上央视,年销550万笼,销量的背后是消费者对其质量的认可。新丰的每只小笼都有12-14个褶,顶部开口如金鱼嘴,力求外功不差,而在内功方面,师傅们将前腿肉和皮冻巧妙结合做成汤汁,在21年10月进行多次比选,又加入优质青虾仁对小笼进行了转型升级。扎根杭州六十余年的新丰小吃一直锐意进取,既坚持对味道本真的追求,又不断创新推出新口味、新产品。

从开封灌汤包到杭州小笼包,乃至细分为吴派小笼包和越派小笼包,小笼包的风味随时代改变,既代表着文化的融合,也代表杭州这座城市兼收并蓄的内核。

 


作者:污水公司 陈华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