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钱塘江原水取水口上游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纪实
2011年6月4日晚上23时左右,一辆载有化学品苯酚的槽罐车,在由上海开往龙游的途中,经杭新景高速公路新安江高速出口互通主路段内发生车辆追尾事故,导致20吨苯酚随雨水流入新安江,造成部分水体污染,这对处于钱塘江下游的萧山区取水口造成了很大的安全威胁。针对这一情况,我区快速反应,行动迅速,提前应对可能爆发的安全隐患,实施多项举措打响了全区正常供水,安全饮水的保卫战,并顺利度过了此次潜在的供水危机。
直面隐患迅速行动
6月初,萧山正值初夏,用水量已经开始节节升高。早在5月18日,我区四个水厂制水量已经达到了90万吨,提前二个月达到了去年的供水高峰期的水量,逼近整座萧山城最大供水负荷。此时发生的新安江流域的污染,对处于钱塘江下游的三江口取水口、南片水厂取水口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立刻让原本已经十分紧张的供水形势变得万分危急。在大部分人正在享受宁静祥和的端午假日之时,我区相关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悄无声息地投入到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中。
事故发生后,省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作出了重要指示。萧山区没有片刻迟缓,迅速行动,发动相关部门共同应对这一突发情况。区委常委、副区长蒋金梁分别在5日、6日两次召集区应急办、环保、水务、农业、农水、卫生等相关部门和沿江镇街,研究部署应急处置工作,要求各相关部门全力以赴、科学应对、尽心尽职,确保饮用水安全。并带队实地检查了三江口原水取水口、容量为90万立方米/日的三江口取水泵站、第三水厂以及区环境监测站,现场布置工作任务。
集团作为制水供水部门,切实加强与环保局的沟通,及时了解到了第一手信息资料,立即拉响了应急战斗的警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韩国华第一时间召开了专题会议,与集团班子领导和集团生产技术部、办公室、供水公司等相关部门集体研究讨论应对方案,迅速确定并启动针对此次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又立即带领骨干力量深入到三江口取水泵站和湘湖备用泵站指挥应急工作。
6月5日下午,供水公司组织各水厂、水质科等相关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马不停蹄投入到应急工作中去。几座水厂厂长自5日起便没有离开过厂区,水厂、取水泵站的一些技术骨干甚至放弃了节后外出疗养的机会,坚持蹲点守候在清水池旁、化验室、泵房,搬运应急物资……对此,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的集团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经理方卫国在9日判断污染物流出取水口时说道:“我们上至集团领导,下至一线职工,为应对这次突发事件投入了大量心血,事实证明付出是值得的。”
多措并举保障供水
时间就是生命,不能后拖一分一秒。相关部门的领导、工作人员日夜坚守,密切关注水质变化。积极做好各类应急预案和措施。
加强领导明确分工。根据集团原水污染应急预案,集团成立了由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韩国华为组长的原水污染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集团副总经理胡妙生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技术支持组、生产保障组、后勤信息组、救援抢险组等四个小组,技术支持组由集团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保障组由供水公司负责,调度室、水厂参与,后勤信息组由集团办公室负责,供水公司企管部、营业所参与,救援抢险组由供水公司负责,供水公司管线所参与。各小组明确了责任人,分别抽掉专业骨干力量组成,全力做好方案完善、物资保障、用户协调、应急抢险等工作。[nextpage]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立即研究,制定落实《关于钱塘江受苯酚泄漏造成水源污染应急预案实施办法》,原水轻微污染应急预案和停止取用钱塘江原水应急预案。由于污染程度并未呈现严重化趋势,原水中苯酚含量一直在0.005mg/l以下,水务集团一直按照轻微污染预案进行技术操作。一是提高处理工艺的针对性。各水厂根据苯酚特性,加大原水中高锰酸钾投加量,开始增投粉末活性炭,并减少一道氯投加量,并调拢各类应急物资,增加原水泵站、水厂的粉末活性炭和高锰酸钾药剂的储备。二是时刻准备启用备用水源。为应对事态升级,做好湘湖应急备用泵站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加强湘湖备用水源水质的监测,确保可随时启动投用。三是做好大用户限制用水准备工作。加强调度,必要时对用水大户限制供水,让水于民。
加大监测检测力度。6月6日上午8时开始,集团供水公司加大了对原水和出厂水的水质检测力度,对原水取水口上溯10-20公里处进行每2小时取样检测,供水公司每天都与环境监测站进行取水样本比对,确认苯酚含量在0.005mg/L以下,并每天将出厂水水样送往防疫站检测。同时,集团加强与富阳、桐庐、建德等同行的联系,从上游供水同行了解污染最新动态,获得流经区域水质监测结果,及时根据形势调整监测密度和检测手段。根据检测结果,全区自6月5日到6月10日期间自来水出厂水全部符合国家标准,没有超标的情况发生。
及时主动公开信息。集团一方面将原水水质的实时检测情况、原水应急泵站的准备情况以及其他应急预案的准备实施情况及时向区领导和区政府进行汇报。另一方面,从6月6日到6月10日,配合《萧山日报》在头版连续报道此次应急事件处置情况。通过媒体广发信息,提醒广大市民自来水只要有供应,水质就安全,请市民放心饮用,正确引导舆论。此外供水公司迅速调取308家日用水超过5000立方米的用水大户的资料,及时与其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做好了解释,争得了理解,确保一旦发生原水苯酚超标情况将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以及医院、学校、宾馆等重点场所的用水需求。
实战检验应急机制
通过此次应急工作实为对我区水源污染应急机制的一次考验,是涉水部门处理水安全事件的一次集体大练兵,其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总结发扬。
领导重视是应急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时科学地指挥,使应急工作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置。承担此次应急工作主要任务的集团成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小组,分设四个应急工作小组,为事件的快速准确处置提供科学可行的处置方法和有效措施,增强了应急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技术性。
各方响应是应急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原水突发事件影响到群众的生命健康,影响到全区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涉及面广,影响力大,需要各方联动,合力解决。区应急办、环保、水务、卫生、农业、农水、公安、等部门全程参与,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急情况进行了充足准备。
日常演练是应急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此次应急工作是对我区原水水质污染应急预案的检验,集团平时就十分注重建设应急预案,每季度在水厂开展演练,进行技术比武,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在此次应急工作中集中体现了反应快、动作快、处置快的特点。
信息对称是应急工作取得实效的重点。集团积极上报有关水质的及时信息,由政府统一口径通过有关媒体向社会声明在当时萧山的供水水质可以正常饮用,并在接下去几天的时间内连续在《萧山日报》头版刊登了应急工作进展情况。由于处置得当,避免了小道消息肆意传播和负面报道的情况出现,群众恐慌的情绪没有蔓延。
技术队伍是应急工作取得实效的保证。事件发生时,时值端午小长假,供水人24小时甚至48小时不间断工作,带头冲在一线。取一次水样一个来回需80-90分钟,2小时取样一次,化验人员需不停地在各取水泵站、水厂来回取样和检测,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水质科化验员章海英因视网膜脱落休息在家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当她听说科室人手不够时,多次打电话给科室负责人,主动加入到取原水水样的队伍中来。